


4月23日,沈阳峰会中文演讲比赛落下帷幕,澄飞、毕光明、任泽岩三位选手分别摘得冠亚季军。赛后,主持人吴佳佳与他们深入交流,分享获奖心情、备赛故事及对演讲的理解,展现了舞台背后的热血与温度。


从左到右:季军:任泽岩 冠军:澄飞 亚军:毕光明
一、获奖时刻:紧张、喜悦与“接地气”的真实
主持人:此刻获奖的心情是怎样的?
• 澄飞:满脑子都是烤鸭!中午出场早,怕发挥不好没敢多吃,现在就想好好犒劳自己。
• 毕光明:特别享受赛后和大家合影的场景!山东人就爱热闹,能和这么多优秀的伙伴交流,成就感拉满。
• 任泽岩:有点紧张!平时很少面对这么多镜头,毕竟我这人比较低调,很少上综艺。但更多的是激动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
二、舞台之上:同频共振的魅力与细节打磨
主持人:舞台演讲与俱乐部练习有何不同?
• 澄飞:俱乐部像“试炼场”,而峰会舞台的观众反馈更热烈。特别感谢大区演讲指导,他强调“写6分钟稿,练7分钟演讲”,我删改无数次,最后实现了这个目标。
• 毕光明:空间更大、观众更多,但核心不变——演讲是与人的连接。
• 任泽岩:惊险!我差1秒就超时。舞台上的掌声会让时间感模糊,这提醒我未来要留足“弹性时间”,也向两位“节奏大师”学习。
三、幕后坚守:放弃与坚持的博弈
主持人:备赛中是否有想放弃的时刻?
• 澄飞:我曾是“退路型选手”,但写稿过程中,主题“与其找退路,不如去进步”反而改变了我。当稿子从个人创作变成俱乐部共创,放弃的念头就消失了。
• 毕光明:这篇稿子我准备了一年!去年中区赛没出线,但我相信内容的价值——哪怕年轻人听完讲给父母,能影响更多人加入头马,就值得坚持。
• 任泽岩:“打工人”的时间太紧张!上午公司会议、下午岗位考试,抽到3号签才赶上比赛,往返机场的路上还在背稿——幸运的是,一切刚刚好。
三位选手的答案里,藏着对演讲的赤子之心:任泽岩用“幸运”轻描淡写时间管理的拼搏,毕光明视演讲为“价值观传递”,澄飞则在备赛中完成了自我蜕变。


四、对手亦是伙伴:互评中的惺惺相惜
主持人:如何评价彼此的演讲?
• 澄飞:泽岩的“老干部风”太稳了!我在台上“闹腾”,他在幕后“站桩”,两种风格互补,观众赚了。
• 毕光明:澄飞的碎步设计精妙,泽岩的风格是“头马新风景”——他们都是我的老师,我要追着学!
• 任泽岩:澄飞是“体力型演讲者”,候场时看他练肢体动作就猜到了。我选择静态表达,也算差异化配合吧。
没有硝烟的“Battle”,只有对彼此专业的尊重。毕光明的“自嘲式脱口秀”结合头马元素,澄飞的“共创稿件”充满团队印记,任泽岩的道具演讲考验细节把控,三种风格让观众看到演讲的多元可能。
五、给后来者的寄语:舞台无处不在
主持人:想对更多头马会员说些什么?
• 澄飞:在头马,付出会翻倍回报。别盯着DCP分数,用心做事,结果自然会来——就像我临时办工作坊,竟打磨出获奖稿件。
• 毕光明:别给自己设限!年龄、职业、性别都不该是枷锁,你的能量远超想象。
• 任泽岩:舞台不只是聚光灯下,生活中的每个瞬间都是“演讲”——做观察者、记录者,享受每一次表达。
结语:演讲是起点,不是终点
从紧张到享受,从个人突破到团队感恩,三位选手的分享里,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有对演讲最本真的热爱。澄飞的“共创精神”、毕光明的“不设限”、任泽岩的“生活即舞台”,不仅是获奖心得,更是头马精神的缩影——在这里,每个敢于站上舞台的人,都已赢在突破自我的路上。
正如主持人吴佳佳所说:“期待更多人走上生活的舞台、峰会的舞台,甚至国际舞台,展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”而这三位获奖者,早已用行动证明:当热爱与坚持相遇,每个舞台都会发光。

从左到右:
谭永恒: 采访组志愿者,沈阳新睿培训师国际演讲会,加入头马1年。
张小茶:专访组成员,来自沈阳新睿培训师头马俱乐部,加入头马6个月。
Coco许思妍:专访组组长,来自北京双语头马俱乐部和北京凤凰社头马俱乐部,加入头马1年。
Chris任泽岩:25年沈阳峰会中文比赛季军,来自沈阳新睿培训师头马俱乐部和沈阳乘风头马俱乐部,加入头马9年。
澄飞:25年沈阳峰会中文比赛冠军,天津哏都双语头马俱乐部,加入头马4年。
Bright毕光明:25年沈阳峰会中文比赛亚军,来自青岛爱之声双语头马俱乐部,加入头马7年
Gaga佳佳: 专访主持人,来自沈阳新睿培训师国际演讲会,加入头马2年。
张腾蛟: 采访组志愿者,沈阳新睿培训师国际演讲会,加入头马4年。